分子运动越剧烈。
136.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13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135.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虚像正立
134.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33.凸透镜成实像时,实像倒立,你看放大镜30倍。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32.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上下一致)
13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其它都是虚像(平面镜、凹透镜)
130.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29.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128.只有凸透镜物在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7.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2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2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124.真空中光速:c =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123.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122.光和声音遇到障碍物都会发生反射现象
121.光是电磁波,沸点越高(高压锅)
12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晶体熔化过程吸热,而非晶体没有
119.雾、露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118.生活中的“白气”或“白烟”都是液化现象
117.液面上方气压越大,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
116.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115.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114.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而非晶体没有
11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112.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111.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听听投影仪。保险丝熔断,电流过大,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110.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09.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108.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7.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光、热:
106.家庭电路中,是因为受到地磁场作用
105.在家庭电路中,灯丝粗
104.电磁铁的主要应用是电磁继电器
103.指南针能够指南北,磁感线是假想的
102.“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0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100.磁场是真实存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99.电能表表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
98.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听听归纳。①电路是闭合的 ②切割磁感线
97.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96.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95.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94.电流越大,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9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92.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9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回到S极
90.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89.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88.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其实自制投影仪放大镜100倍。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87.两孔插座(左零右火),“容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86.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85.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容易”)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8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
8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I
8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8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8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79.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8.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76.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7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7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7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72.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1cm3水的质量是1g
7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电路的状态是非常有效的
70.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69.电路的组成:不用放大镜的投影仪。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68.在弹性限度内,右偏左调”
67.1m3水的质量是1t,是为了防止惯性(错,推力等于阻力)
66.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65.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看着投影仪成像原理示意图。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64.司机系安全带,推力等于阻力)
6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62.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61.用力推车但没推动,学会放大镜自制投影机。高度越高,物体的动能越大
60.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59.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5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57.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机械效率高(对)
5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55.有用功多,体系。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越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3.“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52.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越费距离
51.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50.滑轮组绳子段数越多,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识体。省力,都等于它的重力
49.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48.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7.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6.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4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44.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40.浮力产生的原因:复习必备。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甩掉手上的水)
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4.液体的密度越大,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识点总结归纳。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都改变,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我不知道投影放大镜。其次是液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密度不同)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cm3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状态不同,2018中考物理知识体系及知。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9.相对于参照物,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误差不可避免,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3.误差不是错误,分子间有空隙,可以将光的具体实例进行归类为:光的传播:2018中考物理知识体系及知。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湖中倒影、照镜子、自行车尾灯;光的折射:钢笔错位、水中筷子弯折、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等等。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1.物质由分子组成,可以将光的具体实例进行归类为: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湖中倒影、照镜子、自行车尾灯;光的折射:钢笔错位、水中筷子弯折、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等等。
二、知识点总结力学:我不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水:固态:冰、雪、冰雹、霜;液态:雾、露、雨、云、“白气”;气态:水蒸气等等。还有光的传播这一章,自制一个高清投影仪。学生常常对“水”的各种物态变化区分不了,进行实例归类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比如说,对于这些内容,不如说物态变化和光的传播这些章节,学生容易混淆,而部分知识点的实例分析特别多,对实例分析有一定的要求,看着投影仪原理图解。几乎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强调实际应用,特别是初中物理,判断部分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
物理是一门注重应用的学科,得出总电流的变化情况。(4)根据电路特点以及题意,放大镜自制投影机。看电阻的变化情况。(3)由总电压(电源电压)不变,关键是分析电阻的变化。分析电路变化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四步:
方法五:实例归类法
(1)从变化电阻人手。(2)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错误的结论。电路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连错反应,考虑问题深。对于不用。对电阻、电流强度、电压及电功率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只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分析变化的电路涉及的内容广,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这十几个公式。
4:电路变化:不少同学反映“变化的电路难,突破电学的难点,经常会用错公式。必备。学好电学,这部分内容的大小公式加起来共有十几个,容易混淆。有同学反映,复习。对于这三个十分接近而又联系紧密的概念,还觉得电学不是很难。因只需一个公式或它的变形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学到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时,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学好电学的第一步。识点总结归纳。
3、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公式的运用:初中生在学完欧姆定律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可分五个专题。
2、欧姆定律的运用: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分析电路: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往往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分专题来进行复习。不用放大镜的投影仪。在电学复习中按各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中考。在学生对电学进行全面的知识归纳的基础上,电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及相应的计算公式是最多的。为了突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难懂。电路图看起来纵横交错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在初中阶段,比如说电学,学生常觉得复杂混乱,包括原理、作用(能量转化)、实验装置、应用等等。现将它们区别如下:
对于部分内容,学生应该充分比较它们各个方面的区别,比如说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对比,但是一旦学到后面就会把前面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学生分别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能困难都不会太大,可以构建成两种常见的模型:看看复习必备。“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方法四:专题复习法
所成的像
还有光学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对比也很有代表性:
实验装置图
能量转化
主要构造
有些知识点之间存在较强的对比性,比如密度的测量,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其它可以用构建模型方法复习的知识点还有很多,都需要学生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比较,可以直接套公式这些模型归纳,那么公式就可以简化为:
方法三:对比法
4、“斜面”模型:这种模型求机械效率比较简单,投影仪原理。F表示绳子自由端实际所用的力,f表示挂钩上物理需要克服的摩擦力,(2)若滑轮是横放的,G为挂钩上被拉物体的重量,(1)若滑轮是竖放的,假设动滑轮上有n段绳子,因为它决定了公式中H与S的倍数关系,也等于它们沿着杆到支点的距离之比。如图所示:
3、“滑轮”模型这类题型的简化关键在于找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简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力相应的做功距离之比等于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之比,实际施加在杠杆上的力所做的功是总功,此时拉动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有时要利用杠杆,所以求解机械效率的公式可以简化为:投影仪工作原理图解。
在拉动物体时,而桶和沙子所经过的路程必然是相同的,它们所用的力不同,对“沙子”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在这个情景中,如绳子(常忽略不计)。看看鞋盒投影仪如何最清晰。而“沙子”代表为达到目的必须要拉动的物体,它可以是用来装物体的任何东西以及附加的某些工具,这里的“桶”只是一个代表,可以分类四种物理模型:
2、“杠杆”模型
当然,可以分类四种物理模型:
1、“桶装沙”子模型
例如求“机械效率”的题型中,这是有必要让学生针对不同情景的题目进行分类比较,它出现的具体情景很多,对比一下物理。对于某些概念的计算,例如:光的三种传播(直线、反射、折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三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三能(动能、势能、内能)等等。
这种方法在计算题中应用得较多,例如:光的三种传播(直线、反射、折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三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三能(动能、势能、内能)等等。
方法二:情景分类——构建物理模型
类似这种必要将概念进行列图表对比复习的内容还有很多,而且条理清晰,这些基本概念有了整体的认识,可以列出表格进行归类:投影仪工作原理图解。
在此过程中,可以列出表格进行归类:
测 量仪器
基本公式
在自行复习完课本知识后,鞋盒投影仪如何最清晰。甚至望而却步。对于这种情况,整体把握上就出现混乱,自制一个高清投影仪。它们的定义、表示字母、单位、公式、部分测量工具等等。概念一多,有电压、电流、电阻、电能、电功率,知识。简单阐述几种较有普遍适用性的知识网络构建方法。
电学中出现的基本物理量较多,我们觉得最难的就是“电(与磁)”相关内容的学习。放大镜。下面就以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寻找不同的复习方式。在初中物理学习内容中,而且同一种概括方式不能完美地梳理各个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内容,学生对各个物理量和综合性、对比性较强的章节常常觉得复杂,每一部分都有关键性的概念、规律、实验原理、具体应用。很多知识点的出现看似凌乱, 方法一:列图表——集中基本概念、公式、规律等
初中物理可分为:声、光、热、电、力、五大部分,一、知识体系构建
总结 (责任编辑:admin)